太白林业局中蜂绿色养殖六禁止解析(三)

三禁:转场秦岭林区以外地区放养   

    太白林业局养殖蜜蜂全部为中华蜜蜂,是秦岭林区土生土长的当家蜂种,所产蜂蜜品质优异、质量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

    这首先得益于中蜂所处的生态环境。秦岭林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是我国南北植物交汇处。也是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融合交汇处,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独叶草、桃儿七、太白贝母、太白米等秦岭独树一帜的山地野生动植物种群以及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河、石海、冰碛地貌等自然风光,是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同纬度生态环境保护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林区珍稀药用植物分布广泛,中蜂伴生动物种类繁多,蜜粉源植物极为丰富,为中华蜜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太白林业局中蜂养殖基地建立在海拔1300-2300米之间无工业污染、无农业种植、无村落聚居、远离道路和人群的林区管护站点,无工、农业活动,拥有优质绿色蜂蜜生产的的最佳地理环境。林区空气清新,水质清洁,无工业污染,大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5万个,PM2.5含量每立方厘米低于19um,被评为“天然氧吧”和“最美森林”,为原生态区域,所产的“林之粹”中华土蜂蜜无任何污染,活性物质含量高,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二是得益于丰富的蜜粉源植物。本区中华蜜蜂主要活动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300-1900米区域,气候温润多雨,以亚热带、温带过度植物为主。上层乔木有油松、华山松、锐齿栎、椴树、红桦、山杨等,中层有秦岭箭竹、盐肤木、山荆子、悬钩子、山蚂蝗、连翘等,多为次生林或灌木林。栽培种有玉兰、山茱萸。蜜粉植物主要有漆树、椴树、柳树、野豌豆、五倍子等,蜜粉期长达8个月以上,是中华蜜蜂的原生区,为中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三是得益于自然的养殖方式。太白林业局在养殖方式上遵循中蜂天性和自然规律,采用以保护为主,兼顾利用的半野生自然状态的饲养方式,定地放养,并放任部分蜂群回归自然,进行野生变家养、家养变野生的不断循环,既以人工扩大其种群进行取蜜采蜡等经济利用,又不断和自然蜂群进行基因交流,保留其原生性。除过置巢取蜜外,尽量减少人工对蜂群的干预,不参与蜂群的工作。因此中蜂染病几率极低,不需要使用药物,无农药及其它药物残留,在维持中蜂的野性和原生性的同时,确保蜂蜜产品的绿色有机。

    四是得益于严苛的质量管理。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为省属国有企业,中蜂养殖采用局+林场+基地的三级管理模式,对养蜂职工进行专业化培训,实行标准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制定了严格的养殖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构建了产品全程溯源管理体系,具有坚实的质量保证

    蜜蜂的转场放养,是为了追赶不同区域的大流蜜期,实现高产目的,以期获取更大的利润。

    中蜂转场,脱离了原先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一般在城郊、农村、半山区地带,空气、水质、土壤、蜜粉源等极易受到工农业污染,也有可能采集到有毒有害花粉花蜜,而且采集蜜粉比较单一,所产蜂蜜无法保证原生态品质。中蜂转场,要跟随花期不停地转地,破坏了蜂群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感染疾病机率大大提高,常常需要药物控制和治疗,既不利于蜂群发展,也难保证蜂蜜中没有药物残留。而转场回归,极易带回病毒病菌,引起疾病传播。中蜂转场,改变了中蜂的生活习性,基因多样性交流受到限制,无法保证中蜂正常的基因交流,影响到中蜂婚飞繁育,使其优良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导致蜂群基因退化。中蜂转场后,远离秦岭林区,管理无法跟进,正向跟踪和反向追溯无法实现,蜂蜜质量难以保证。

    禁止中蜂转场,是防止中蜂种群因杂交引起基因变异退化和蜂病传播蔓延的必要手段,是保护中蜂及其栖息地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中蜂蜂蜜原生态绿色产品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