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护
相关内容
从罗盘到“空天地”,从徒步跋涉到无人机翱翔,装备升级见证着秦岭生态守护者的决心与智慧。借助科技的翅膀,保护区在巡护工具的辅助下,在生态保护的征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秦岭披上更加华美的盛装。
野外巡护 郭朋勃/摄
牛背梁保护区局史馆的实物展示区内,静静地陈列着保护区工作者往昔使用过的诸多“老物件”。每当我目光触及它们,便如穿越时空,心潮涌动。特别是那些巡护装备,从寻常的衣服、鞋子、背包,再到测量定位的海拔仪、罗盘、GPS,无一不让我倍感亲切。二十余载光阴匆匆而逝,当年风华正茂的我,正是在这些“伙伴”的陪伴下,走遍了牛背梁的每一条沟、每一道岭。亦亲身经历了这些装备逐步升级换代,由简陋到先进,为保护区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这是一段充满艰辛挑战又满含希望曙光的历程。
罗盘,往昔难抹的记忆
记忆的画卷缓缓展开,定格在1997年,我初到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心中满是对未知与挑战的憧憬。那时候啥都缺,我们的巡护装备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迷彩服是我的“战袍”,胶鞋是我的“战靴”,背上沉甸甸的背包里,装载着“巡山三宝”——海拔仪、罗盘与地图,它们虽不起眼,却是我们探索自然的得力助手。每天清晨,我们就会在它们的陪伴下,踏上蜿蜒的巡护之路。
胶鞋,那陪伴我们穿越荆棘的伙伴,虽坚韧却也有限,长时间的行走让双脚闷热难耐,而磨损的鞋底在湿滑的山路上更是险象环生。记得有一次,我不慎在泥泞中滑倒,那一刻,仿佛与大地进行了亲密无间的接触,满身泥泞却也收获了同事间真挚的关怀与欢笑。溪水边,青苔覆盖的石头如同隐藏的陷阱,每一步跨越都需小心翼翼,偶有失足,便是与清凉的溪水来个不期而遇,这样的场景,虽狼狈却也充满了乐趣。那时的我们,青春如歌,即便条件艰苦,也能在笑声中寻觅到生活的甘甜。然而,一次意外却让这份乐观蒙上了阴影。同事巡护途中,鞋底连同脚掌被锋利的竹茬子刺穿,鲜血染红了袜子。我头一次意识到,一双优质的登山鞋对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它不仅是保护双脚的“战靴”,更是我们深入自然、安全归来的保障。
那时,露营帐篷和便携炊具还是我们脑海里的憧憬,听说过却没见过。在野外过夜时,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应对寒冷的夜晚。随着夜幕降临,我们依靠单薄的被褥,在石崖下寻得一方避风港,以篝火驱散寒意,它成了夜晚唯一的温暖来源。即便如此,这种野外露营通常也只限于夏季,因为山里昼夜温差很大,缺少露营装备的情况下,使我们在其他季节的野外露营变的困难重重。
“巡护三宝随身带,走遍秦岭都不怕。”这句话虽流传甚广,但在我们心中,它更像是一种自嘲。海拔仪的误差、罗盘的迷茫、地图的模糊,无一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勇气。每一次定位,每一次指向,都需要我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去判断。那时候,迷路与走错路是家常便饭,但这些经历,却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正确到达的喜悦。
开展野生动物调查时,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样线、样方法,就是在调查路线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样方地,按一定的时间(季度或年度)对样方地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以掌握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尽管我们会用文字详尽描述了每个样方地的小环境特征,但由于定位工具的误差过大,导致我们后续寻找样方地总要浪费许多时间。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好的登山鞋,而是更加精准、高效的巡护装备,帮助我们安全、高效地完成巡护工作。
“定格”,保护发展的变迁
随着时光流转,保护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其潜力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巡护工作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装备升级,首先更换的是那双专业级的登山靴,它不仅透气性优秀,更以卓越的防滑与耐磨性能,让我的每一步都踏得更加稳健,山林间的探索自此多了几分从容与安心。背包的革新,则是轻盈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扩容的设计轻松容纳更多补给,让长途跋涉无后顾之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那几顶期盼已久的帐篷,它们虽数量有限,却如同及时雨般解决了我们野外调查时的住宿难题。在当年开展的羚牛冬季栖息地的调查中,工作人员得以在夜幕低垂时安营扎寨,省去了往返奔波之苦,专注于研究,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壮丽。
摄影设备的加入,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记录自然之美的新窗口。巍峨山川、苍翠冷杉、古老冰川、生灵百态……这些曾经只能通过文字描绘的景象,如今被镜头一一捕捉,定格为永恒。摄影爱好者们,在这片天地间找到了新的激情,他们用镜头讲述保护区的故事,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灵动展现给世界,激发了更多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保护之心。
而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卫星定位设备的引入。尽管初期设备尚显简陋,功能有限且耗电量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正逐步蜕变成为巡护工作的得力助手。精确的定位、科学的路线规划、无缝的行动轨迹记录,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为巡护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如今,在卫星定位系统的引领下,我们穿梭于山林间,每一次探索都更加精准高效,与自然界的每一次对话都充满了期待与敬畏。
“空天地”,摇身未来的希冀
近年来,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力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革新,一系列尖端技术的融入,正悄然改变着这片生态圣地的管理方式。回溯至2018年,牛背梁保护区迈出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一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引入。这一系统如同守护者的智慧之眼,不仅高效整合了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可视化,更在决策层面赋予了科学规划与管理的前所未有的力量。卫星定位技术的无缝对接,使得每一位巡护员手中的终端成为了数据海洋中的一滴水,汇聚成海,支撑起GIS 的精准分析与展示。这一创新之举,如同科技与自然的浪漫邂逅,开启了保护区资源管理的新纪元。
2014年起,红外相机作为新的科技利器,悄然入驻保护区,它们静静守候在动物活动的秘境之中,以不打扰的方式记录着生命的奥秘。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如同打开野生动物世界的钥匙,让科研人员得以洞悉野生动物的种群动态、分布格局及行为习性,为制定精准保护措施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牛背梁保护区与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携手,通过红外相机捕捉的震撼画面,将豹猫、羚牛、林麝等珍稀物种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让全国观众共享大自然的奇妙与壮丽。
而无人机技术的引入,更是为保护区的巡护工作插上了翅膀。特别是在2023年的森林病虫害秋季普查中,无人机凭借其卓越的机动性和广阔的视野,轻松跨越复杂地形,对疑似区域进行精准锁定与排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这一创新应用,无疑是巡护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展望未来,牛背梁保护区正加速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的建设。该体系将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传感器及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融合,构建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一旦建成,将实现对保护区内林情、水情、火情、动植物资源及人类活动的全面感知与智能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即时分析、自动预警与远程操控,让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科技的守护之下,真正做到“智慧管理,尽在掌握”。届时,保护区的管理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将照进现实。
来源|《美丽陕西》2024年第4期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南大街19号 邮编:721600
网站备案号 陕ICP备2024057678号-1 公安网备 61033102000110
Copyright © 2018-2025 tbly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