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水塔的绿色未来






中国的水源地很多,“水塔”自然也就很多。然而,以“中”字打头的国家级“水塔”,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水塔,一个是中央水塔。中华水塔是指青藏高原上的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河源区,常称为“三江源”。中央水塔专指秦岭,秦岭是黄河、长江主要支流渭河、洛河、洮河、汉江、嘉陵江、岷江的河源区,亦可简称为“六江源”。因秦岭处在中国心脏地带,是中国中央山脉,也称之为中国中央水塔。从昆仑山到大秦岭,从青藏高原到华北平原,从黄河到长江,中华水塔与中央水塔一脉相承、万世葱茏。



01
中央水塔与秦岭四宝


与秦岭有狭义秦岭、广义秦岭一样,秦岭四宝也有一大一小两个概念。一般而言,秦岭四宝是指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即秦岭的四种动物。秦岭是中国绿芯、森林宝库、生物基因库。秦岭博通东西、和合南北,创造了多样化生存之境,支持不同区系的动植物定植栖息繁荣,成为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极丰富之境。秦岭四宝是秦岭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大熊猫进化为特化种,以箭竹、木竹为食,分布在箭竹、木竹生长的中高山乔木、灌木交错带。金丝猴是食叶猴,树栖动物,以采食树叶为主,分布在中高山乔木林带。羚牛是高山王者,食草动物,分布在高山灌木林带。朱鹮是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物种,以食用水生动物为主,在树上栖息、营巢繁殖,分布在河湖、库塘、水田低海拔地带。朱鹮是生态指示物种,用生命的哀嚎与欢歌为生态系统质量出具鉴定书。21世纪以来,朱鹮野外种群迅速恢复增长是秦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标志。


秦岭大四宝是指水、森林、文脉、美景。水是秦岭第一宝,也是秦岭“宝中宝”,秦岭宝库的生命线。山脉并不生产水,水并无善恶。山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塔”,只是海陆天地水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山脉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功能。古人讲山清水秀、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的哲理,也讲山穷水尽、穷山恶水、洪水滔天的道理。山与水的关系,与生态系统基底密切关联。山脉生态系统质量对“水塔”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秦岭是中央山脉,也是绿色水库,其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决定了中央水塔的水质。秦岭是大型山系,也是六大江河源头和主要集水区,其生态系统规模量级决定了中央水塔的水量。同时,这也决定了中央水塔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02
中央水塔与天府华夏


秦岭是中央水塔,也是天府华夏水脉。秦岭左手黄河、右手长江,中央水塔内有黄河水,也有长江水。秦岭南坡是长江水系,坡降缓、多蛇曲、流程长,集水区约占秦岭集水区的四分三。与此相反,秦岭北坡是黄河水系,坡降陡、多狭谷、流程短,集水区约占秦岭集水区的四分之一。以河流长度论,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也是最靠近黄河干流的长江支流,其源头在宁强,大体东-东南流向,流域上游在秦岭之中,总水量与黄河相当,成为理想的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以流域面积论,嘉陵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其源头在凤县,大体南北流向,流域上游亦在秦岭之中,是理想的南水北调接续水源地。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其源头在渭源县,大体东西流向,南岸支流为秦岭来水。伊洛河的源头在洛南县,大体东西走向,全流域在秦岭之中。


秦岭是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文明灯塔。秦岭与黄河、长江共同组建的“一山两河”是世界地理奇迹,也是中华家园的内园、老园、核心园。中央水塔滋养了两大平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南阳盆地、伊洛盆地;供养了两大天府之国——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造就了两大千年帝都——长安、洛阳。中央水塔之山水是中国文化重要象征。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华山之华,即是华夏之华、中华之华;汉水之汉,即是汉人之汉、汉语之汉;秦岭之秦,即是秦人之秦、大秦之秦。伏羲、炎黄,夏商周、秦汉唐,皆以秦岭为中心。秦岭生易,易道不易,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之前,已有《21世纪新易学》专文总论,此不赘述。


秦岭是中央水塔,也是“国之大者”。21世纪的秦岭之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水。秦岭之水,不仅要水润中华家园的老园、内园、核心园,而且要“塔”水北上,“塔”水润京津,“塔”水润华北,“塔”水泽被天下。“塔”水,乃国之大者。



03
中央水塔与生态系统


秦岭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即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秦岭生态系统“四位一体”,呈显著地空间垂直分层分布特征。


(一)秦岭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秦岭原生生态系统,也是秦岭生态系统的主体。秦岭森林生态系统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在空间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中央水塔的中上层。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呈阔叶林、针阔混、针叶林、灌木林带状分层分布特征。明清之际,玉米、土豆等美洲作物开始进入秦岭,引发种植结构变化,驱动农业扩张、人口增长,向深山进发导致森林岛屿化、碎片化,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秦岭华南华虎消失,即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一大恶果。进入21世纪,实行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人口向山下退却,森林收复失地、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以陕西秦岭为例,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已经恢复到秦岭生态系统总面积的80%左右。


(二)秦岭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次生的生态系统,其底层空间是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经人工开发后形成了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在空间上居于中央水塔的中下层,位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下,由森林生态系统补水。在经历长达四个世纪的扩张后,农业人口向城镇流动,出现了较快收缩态势。目前,农业生态系统约占秦岭生态系统的15%左右。


(三)秦岭城镇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一样,城镇生态系统也是次生生态系统,在空间层次上居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之下,分布在中央水塔的下层,亦接受森林生态系统补水。城镇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制造业产品和综合服务业产品。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城镇生态系统人工的成分更多、自然的成分更少。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化加速,城镇空间急速扩张。目前,城镇生态系统约占秦岭生态系统的3%左右。


(四)秦岭湿地生态系统。秦岭湿地包括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半自然半人工湿地,主要是河流、湖泊、库塘、干渠等。在农业扩张、城镇扩张的过程中,90%以上的自然湿地已经消失。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约占秦岭生态系统的1.5%左右。秦岭湿地空间占比虽小,却是“关键少数”。湿地生态系统在山脉高处由森林生成,田园、畜舍、村庄、厂矿、住宅,以及物流、能流参与其中,与森林、农业、城镇三大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秦岭生态系统。


径流出秦岭的水,必然经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再经湿地生态系统。出境一滴秦岭水,代表着秦岭四大生态系统质量和合。秦岭森林质量、土壤质量、大气质量、水体质量,集中表现在一滴秦岭水上。秦岭湖(丹江口水库)是秦岭天池,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天池。秦岭湖水质就是丹江口以上汉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合。提升秦岭湖水品质,必须推进秦岭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改善秦岭生态环境质量。



04
中央水塔与深绿之路


把“当好秦岭卫士,守护好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要求落到实处、见行见效,关键是要实施深绿战略、走好深绿之路,形成中央水塔友好型经济体系和中华祖脉特色化治理体系。


首先,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其他空间,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保持国土空间规划相对稳定,全面实行“亩产论英雄”,内部挖潜、内涵发展。生态空间要走上深绿之路,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也要走上深绿之路,全面提高秦岭“含绿量”“含金量”,让秦岭每一寸国土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好作用。


其次,保护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绿色水库,也是秦岭生态系统的根本。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具有秦岭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实行山林休养生息政策,人工促进自然修复,加快森林颜值达峰、产能达峰,形成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绿水青山。坚持只卖树荫不卖树,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验、自然教育,推进森林友好型经济,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第三,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从空间破碎程度高、规模连片难度大的实际出发,立足“小而精”,突出“土而特”,融合“农文旅”,形成新质农业生产力。稳定农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良种化、设施化、产业化水平,加快知识化、数字化进程。推进农业投入品循环利用高效利用,防治土壤污染,防止污染物外溢。


第四,发展健康城镇、生态城镇。秦岭城镇山水环抱,风景如画,各美其美。目前,城镇扩张的动能正在衰减。立足“小家碧玉”,厚植绿色本底,向质量要增量。着力控制城镇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加快老区改造,防止粗放增长,防治城市垢病,坚持集约节约、智能智慧,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新质生产力,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效率,提升城镇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第五,特别注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中央水塔输出的水质、水量,湿地生态系统是最后关口。湿地生态系统出问题,将是最后问题、根本问题。农地开垦、城镇占用,已经使秦岭湿地面积一再减少、少之又少、决不能再少。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修复秦岭之肾。要划定湿地边界,严格实行湿地总量控制制度,决不能让秦岭“肾虚”“肾亏”。


秦岭是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守护秦岭是关系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国之大事。我们对秦岭的认知依然非常肤浅。中华民族深度感知祖脉秦岭的时候,永久保护水塔秦岭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仰望秦岭、仰慕中华。中国,从秦岭走来,走向世界。让我们一起奔赴,奔赴秦岭的深绿之路、奔赴秦岭的绿色未来。